基本概况
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于2013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批准成立,总面积13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光学与射频测试设备,以及室内室外、空天和海洋多种场景下的实验平台,可用于无线光信息系统的前沿理论和实验研究,覆盖红外光、可见光和紫外光频谱范围的通信、感知、探测、成像、定位导航、智能交通等领域。目前,研究中心已建立了一支包括教职员工以及研究生在内的规模化科研与支撑队伍。
牵头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中科院前沿重点项目、先导专项子课题,奥迪、华为、中广核等企业横向合作项目,等等。迄今出版了中英文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30余项,部分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发展报告》,并被科技日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知名媒体与机构报道。团队成员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担任了IEEE及OPTICA主流期刊副编辑,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主席,国家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项目会评专家等学术职务。
定位与目标
前沿与应用层面:拓展通信高频段,研究信息通过光谱和无线载体在空间通信和组网等前沿理论与应用技术,提升信息网络容量,占领国际制高点,满足国家空天地海重大应用需求。
平台层面: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培养人才队伍,建成品牌研究基地,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学术研究方向
与传统无线通信技术相比,无线光通信技术具有众多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国际各研究机构的兴趣,对该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越来越多。实验中心力图在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传统无线通信技术与光电信息技术,实现红外、可见光、紫外光各频谱段光波通信甚至传感网络的建设。
瞄准科技前沿与重大应用需求,开发拍赫兹频段(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利用拍赫兹显著的波粒二象性,探索芯片器件及多自由度下的信息调控加载、空间大容量传输、网络协作智能通信等前沿理论技术,跨越经典与量子信息鸿沟,深度融合光纤/无线光网络与经典/量子网络,填补拍赫兹频谱和海洋场景覆盖空缺,实现全频谱融合与全场景覆盖的拍赫兹通信,并拓展至超高分辨感知与安全智能应用领域,推进全频谱融合利用以及空天地海全空间覆盖通信重大应用。

1.宽光谱无线通信及光电异构网络融合

2.室外大气非视距通信

3.水下无线光通信

4.高精度定位与感知

5.室外交通宽光谱通信

6.部分模块样机与支撑平台

(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