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胡宏林教授应徐正元教授邀请做了一场题为“谱域通信及其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龚晨教授主持,共5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报告会得到了“中科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系列讲座”的支持,由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中科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承办。

在报告中,胡宏林教授首先从通信技术的演进角度,指出了围绕无线通信应用日益发展和不可再生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新型信息传输维度的发现利用是信息传输技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无线通信系统容量提升的增长方式。在报告中,胡宏林教授介绍基于通信信号的确定性特征和统计性特征的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研究信息在通信信号中表达、映射、传输和解析的新途径,探索信息在传统时、频、空域之外的新型传输维度,即“谱域通信(Spectrum Domain Communications)”,并揭示新型传输维度在信息传输中的信道化机制原理,藉此形成基于新型信息传输维度的单用户和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容量增长方式。最后,胡宏林教授还探讨了谱域通信在无线网络中的一些典型的潜在应用。报告结束后,胡宏林教授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达到了学术交流迸发思想的目的。

报告人介绍:
胡宏林,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75年1月。2004年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之后在德国慕尼黑西门子通信公司的未来无线电部门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1月起加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年1月起担任四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3月起担任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年起被聘为上海科技大学的首批特聘教授。2014年1月起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晋升为三级研究员,学位委员会成员。2016年1月起加入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曾担任国家863重大项目“频谱资源共享无线通信系统”的总体组成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函评和会评、科技部863重点项目、工信部03重大专项等立项评审专家。著有英文专业书籍5部,分别由美国CRC Press和欧洲Springer出版(其中3部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翻译引进),中文书籍1部(国内首部LTE/4G技术专著)。担任4家SCI国际期刊编委,并曾担任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以及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数个专刊的首席客座编辑。研究成果获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以及2015年度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获2009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类)”以及2012年度“启明星跟踪”资助。2015年起被芬兰国家技术研究院(VTT)聘任为外籍教授,并入选芬兰国家技术科技局的“芬兰杰出教授(Finlan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FiDiPro)”计划。2016年度获IEEE Jack Neubauer Memorial Award(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的Best System Paper奖)。